河口区新户镇20万亩原盐采收忙
又到一年收盐季,原盐收获正当时。连日来,河口区新户镇万亩原盐生产基地迎来丰收季,春茬原盐开始采收。阳光下,纵横排列的盐池犹如色彩斑斓的调色板,各大盐场抢抓气温升高、天气晴朗有利时机,组织机械、人力齐上阵,加快原盐采收进度。
“从海水到原盐,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海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转化,还带动了经济发展。”在东营汇泰养殖有限公司,公司负责人在收盐现场娓娓道来,通过原盐生产过程展示了“一滴海水”的多重价值。“海水经过纳潮、制卤,被引入滩田储水池,成为制盐的原料卤水。随着卤水的蒸发,盐晶逐渐形成。”
新户镇位于我市西北部渤海之滨,拥有47公里海岸线,浅海滩涂面积70万亩,盐卤资源丰富,沿海地层防渗性好,原盐生产历史久远,是黄河三角洲重要原盐生产基地,也是建设大型盐及盐化工项目的“理想地”。目前已开发盐田20万亩,原盐产能突破100万吨,盐业已成为新户镇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和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。
借助丰富的资源优势,近年来,新户镇严格按照原盐生产工艺要求,组织开发建设及生产,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,充分利用现有化验手段,做好生产过程质量监控,保障产品质量;坚持新卤收盐,降低原盐镁离子含量,提高达标工业盐比例,确保原盐生产质量全面提高;在原盐生产基础上,大力发展卤水深加工、原盐深加工等产业,形成完整产业链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
新户镇原盐生产规模大、质量优,深受全国各地客户青睐,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。“我们的盐粒大方正、色泽光亮、晶体规则、咸味浓厚,因此,在全国盐行业中建立起了较高知名度。这些都离不开生态保护。”鑫大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久明深有感触说。近年来,该公司坚持“一水多用、绿色生产、循环发展”发展理念,严格遵照“梯级开发、生态优先、循环可持续”原则进行规划设计,打造海水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,不断推动原盐及盐化工等相关产业提档升级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公司利用盐碱滩涂发展了海参和对虾养殖,形成了生态养殖模式,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。
“小盐粒”转动“大发展”。“正是原盐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,我们才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。”新户镇有关负责人表示,新户镇原盐生产和相关产业链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,增加了群众收入。通过发展渔业、盐业及相关服务业,新户镇实现了产业融合协调发展,带动了当地经济全面发展。“‘一滴海水’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效益上,还体现在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。”
从天空俯瞰新户镇万亩原盐生产基地,盐池星罗棋布,犹如大地上的幻彩魔方,形成了渤海湾畔独特的景观——成方连片的盐田因卤度不同,呈现多彩颜色,熠熠生辉。“一田盐”牵出“一条链”,下一步,新户镇将依托海水资源,继续壮大原盐产业规模,不断优化渔盐产业结构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持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,让悠久的渔盐历史焕发新活力。